文明城市该给宠物找个“好归宿”

文明城市该给宠物找个“好归宿”

  近年来城市养宠物流行,据公开资料显示,2018年国内宠物市场规模已达1708亿元。可以说,宠物已成为许多都市家庭生活的“一分子”。同时,宠物的“身后事”也成为城市文明再提升的痛点。一方面,随手丢弃,随处掩埋,宠物尸体处理难,成为群众身边小烦恼;另一方面,滋生细菌,引发污染,宠物尸体处置不规范,潜伏着生态环保大隐患。缺乏法规,缺少监管,宠物尸体处理行业无序发展等,牵连社会管理新问题。

  对此,一些城市开展了集中无害化处理,但重“处理”轻“抚慰”,缺乏对宠物主人的情感关照,导致无害化收集率低,处理率不高,使得一项初衷很好的政策难以推进。部分地区也试水宠物火化,宠物墓地等“宠物殡葬”综合服务,但资质不全,收费混乱,行业发展始终无法“正名”,新业态难以推广。

  要正视群众情感诉求。进入新时代,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,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,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多元,也越来越向往简单与自然,在与宠物陪伴中,城市人寻找心理“移情”,缓解现代“都市病”,在对死去宠物的珍视怀念中,体会到一种“共情”,涵养升华了人情人性。做好宠物尸体处理,从小了说反映城市的情感“温度”,往大处讲体现了社会发展的“文明度”。

  要将移风易俗落到实处。“移风”,就要广泛宣传发动,在柔性指导上下工夫。破除宠物尸体处理是“无伤大雅”小事之思想,通过政府的公益性处理、辅助性收集、人性化服务,在群众中改变“随手丢”的“毛病”。“易俗”,就是要立规矩,在刚性推动上见真章。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,设立专门管理办法,明确责任单位、管理标准、执法依据与违法责任,推动规范化、无害化处理步入正轨,深入基层。

  要引导行业规范发展。宠物尸体处置已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“刚需”,不能只堵不疏,更不能放任自流。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规范无害化处理及“宠物殡葬”业发展的法规或政策,明确相关企业资质准入、设备及人员标准等配套管理措施,形成部门协同监管机制,将相关服务尽快纳入政府监管范围,消除行业发展“灰色地带”,并通过对“绿色”新产业的鼓励扶持,推动社会文明整体提升,进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。

  今年3月5日起实施的《无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,将包含“遛狗不清粪便”等十大不文明行为列入重点治理清单,并设立了不文明行为重点治理“动态清单”与不文明行为社会影响评价机制。希望对标文明、聚焦法治、聚力精准的“无锡智慧”,能对宠物尸体规范处置形成推力。